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時強調,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將為今后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行動指南,結合中醫藥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
8月20日,在來自四川的“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里,工作人員將盛有單味中藥濃縮顆粒的藥瓶取下準備制藥。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一、發揮舉國體制優勢是我國重大科技活動組織實施的重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科學技術基礎薄弱,僅有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全國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超過5萬人,發揮舉國體制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目標,在全國范圍內調動相關資源和力量,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實現科研的重大突破,既符合我國國情,也是當時國家作出的戰略選擇和戰略部署。回顧歷史,“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與探月、北斗導航、量子信息等一大批戰略高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都是在舉國體制下完成的,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國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中醫藥領域,青蒿素問世50年來,幫助中國完全消除了瘧疾,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為全球瘧疾防治、佑護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青蒿素的成功研發就是舉全國之力,由國家多個部門聯合,多省市、多領域專家共同攻關完成的。正如屠呦呦老師所言:“榮譽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這是屬于中醫藥集體挖掘的一個成功范例,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耀。”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舉國體制更是在疫情防控的科學研究等多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是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金鑰匙”。
二、在新的征程上探索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意義重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帶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醫學科技創新是推進健康中國、科技強國建設的核心動能,特別是近些年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原則以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已經成為科技研發的重要導向。在中醫藥領域,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的科技投入持續加大,道地藥材、中藥炮制、質量保障、新藥研發等方面的研究得以不斷加強,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得以建立和完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更加符合中醫藥規律,中藥科技創新不斷深入。
當前,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外部形勢,這需要我國必須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瓶頸制約,特別是主要國家聚焦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重大創新領域和顛覆性技術方向并持續加大投入,力圖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這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只有加強關鍵核心科技的自主攻關,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把國家的安全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與此同時需要正視的是,我國科技體制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科技創新發展。例如,政府與市場沒有實現有機結合,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不明確,同級科學技術管理部門缺乏協調,科研院所制度仍需改革,科研人員激勵制度不健全等等,這些問題都不利于新形勢下科技舉國體制的健全和發展。探索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是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科技強國的內在要求。
三、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開創中醫藥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強調,要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面對重大疫病能夠一次次轉危為安,靠的就是中醫藥,在同疫病斗爭的過程中,中醫藥學還形成了《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熱論》等經典著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正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2022年2月28日-3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召開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勵成員國考慮中國形成并應用的中西醫結合模式。可以說,我國中醫藥學不僅是具有天然先發優勢“古老學科”,更是服務人民生命健康、事關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學科。
當前,中醫藥學的原創優勢發揮還不夠充分,中醫診療優勢未充分顯現,中藥新藥研究開發、中藥生產智能化、中醫藥裝備等核心技術仍存在瓶頸,中醫傳承效率還亟須提高,中藥產業科技支撐亟待強化,國外資本對中醫藥的布局也需要警惕。為更好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要運用好青蒿素成功研發帶來的寶貴經驗,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
具體來說,應該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凝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戰略目標: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回答中醫藥關鍵科學問題,加強中醫原創理論系統化詮釋與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突破制約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破解中醫藥自身發展難題,深入推進中醫藥經典與經驗傳承創新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療效優勢,不斷提升中醫藥防治疾病臨床價值。通過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強化跨部門、跨學科、跨央地的資源整合,建立統籌有力、決策高效、響應快速的中醫藥科技攻關指揮體系和管理機制,使相關領域的國家優勢力量集中、協調起來,形成強大合力。通過構建科研、產業協同互促的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聯合科研團隊,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同發揮好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作者:黃璐琦(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09月14日 第05版)